最近,有自媒体发文提及位于嘉兴的金庸图书馆即将面临被推平、拆除并恳请有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此事很快引发大众对金庸图书馆去留问题的关注与热议。最新消息是,根据多方的回应,金庸图书馆“不拆了”,原址保留。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家可以放心了。
1992年,金庸先生自己捐资300万港元,在嘉兴捐建了金庸图书馆。1992年12月2日图书馆奠基,以及1994年4月3日图书馆落成,金庸都专门到场,可见对这座图书馆的重视。金庸是一位心系嘉兴的赤子,是一个不断向全世界推广嘉兴的文化使者,而建成之后的金庸图书馆也是一张亮丽的嘉兴城市文化名片。
也正因此,公众也都希望这座图书馆能够得到保留。而有关部门在充分倾听民意之后,也从善如流,这毫无疑问是一次双赢——既尊重公众对于金庸图书馆的特殊情感,也展现出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弘扬城市文化的决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庸图书馆该不该留下,折射出的其实是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冲突问题。一方面,金庸图书馆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占用了很有经济价值的地块资源,如果要拆迁改建,也是为了城市的未来发展。同时,金庸图书馆毕竟不是文保单位,不算文物古建。如果要保留,必然耗费不小的经济成本。如果不拆,那么未来还需要长期的维护、管理、开发,也需要投入一笔资金。
但另一方面,金庸先生和嘉兴的情谊,是得天独厚的的文化资源。金庸图书馆,是不可复制的文化的地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目前各地都在依托独有的文化资源,打造武侠文化地标。既然已有金庸图书馆,不妨好好利用。
更重要的是,经济与文化建设从来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关系。如果当地能够积极将金庸文学的影响力和文旅行业的宣传结合起来,也许更能产生出不可估量的文化影响力,或许远比建设一幢高楼大厦更能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
必须指出的是,金庸图书馆的保留,并不是因为此番舆论场的热议。早在2021年12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一份《对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226号提案的答复》。该份答复就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嘉兴市文物局就金庸图书馆今后的去留与定位提出了3条意见,分别是切实做好金庸图书馆建筑保护、进一步挖掘金庸文化资源与精准把握金庸图书馆功能定位。
也就是说,尽管金庸图书馆的去留曾引起一定的争议,但当地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明确的:理解金庸图书馆的价值,支持文化建设。就此而言,互联网上对金庸图书馆的热议也是一件好事,它不仅让更多网友第一次知道了当地还有这么一座“文化宝藏”,也会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推高金庸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希望得到保留下来的金庸图书馆能进一步挖掘金庸作品中的文化资源,也能成为更多地方保护文化地标的样本。加强名人文化研究,打造好文化品牌,对每一座城市都很重要。
相关阅读:
金庸图书馆由金庸捐赠300万港元建成
嘉兴海宁是金庸先生的故乡,熟悉金庸小说的就知道,他在武侠小说里特别爱写嘉兴,简直处处植入、津津乐道。在《射雕英雄传》等作品里,“南湖”“烟雨楼”“粽子”等嘉兴元素曾经多次出现。
据大皖新闻,金庸图书馆,坐落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北区(原嘉兴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内,占地约7亩,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系金庸(查良镛)先生捐资300万港币所建。在1993年第5期图书馆杂志(双月刊)中,提到金庸先生捐赠给嘉兴市港币300万元建造的“金庸图书馆”,最近款项全部到位。
1992年12月2日动工、1994年1月竣工,同年4月3日开馆启用。其址位于嘉院北校区(原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内,占地7亩,建筑面积2300余平。
馆舍设计取江南民居之法,以高低错落、前后错位之布局,大厅四周辅以其他,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金庸先生与这所图书馆的渊源颇深。在嘉兴学院图书馆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金庸出席图书馆落成典礼上的情景——在1994年4月3日的落成典礼上,先生捐赠港币20万,为金庸图书馆添置图书和设施,并深情寄语:“‘金庸图书馆’这个名字,本来我很不希望这样叫,我说就叫‘嘉兴图书馆’可以了。因为我觉得担当不起。”
“我想,不要因为自己作了点小小的贡献,好像就要宣扬。”
“但是嘉兴市的领导很客气,尤其是以前的周洪昌老市长、杜云昌市长,以前的梁平波书记,他们几位很坚持用‘金庸图书馆’的名字,这就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光荣和荣誉了。”
图书馆里面,我还没有仔细参观过,但就在外面看已经很漂亮了……”。文中称,“先生甚谦,实则其于我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乃至嘉兴市文化建设居功至伟。”
在图书馆落成后,金庸十分感动,曾写下:“感我桑梓,锡以嘉名,愿尽菲薄,助振斯文。”
2003年10月25日,80岁高龄的金庸在金庸图书馆报告厅为学生们做演讲,并现场题写了匾牌“嘉兴学院金庸研究所”。
图书馆的建成以后受到多方关注,惠及众多师生。据大皖新闻,记者查阅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嘉兴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中提到,建馆以来,金庸图书馆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三年中,先后有国家数委专家组,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致授,加拿大海滨学院院长夏礼敦先生,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等120多个单位、团体、个人约3500余人次来馆参观,共收到加拿大籍华人、高分子专家魏永康博士等学者、名人捐赠的图书300余册。
2013年,《人民日报》也发文称,“光靠钱造不出文化地标”,文章认为,原本的古建筑、遗迹、历史名人故居等,可能和现代的城市风格不太合拍,却承载着历史记忆,绝不能被“大拆大建”搞得面目全非。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城市建筑的更新速度,也许可以折射执政者的能力;文化地标的存留发展,却更考验执政者的眼光。”
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其捐资建设的图书馆能够免除被拆的命运,对当地文脉保护来说是一件幸事,对中国文化传承来说更具有深远意义。这件事引发的风波,也给高速发展的各个城市提了个醒,切勿为了发展牺牲文化资源,要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将属于我们的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在现代化都市建设中彰显出独属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本文作者:光明日报、橙柿互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